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其他类型 > 陆总,你的白月光我会治 > 第406章 初次争取支持的碰壁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406章 初次争取支持的碰壁

国家老年医学中心的会议室里,午后的阳光斜照在红木长桌上。沈清澜站在投影幕布前,刚刚结束了对“银龄计划”的阐述。她特意选择了这个场所,邀请了几位在老年医学领域颇有建树的专家。

幕布上还停留着最后一页ppt——一个简洁的三角模型,连接着“精准医疗”、“适老科技”与“社区医疗”。

会议室里一片寂静。

为首的张教授推了推眼镜,率先开口:“沈博士的想法很有前瞻性。不过......”他顿了顿,与其他几位专家交换了眼神,“您的研究背景主要在基础科研领域,突然转向这样一个应用性极强的项目,是否考虑过其中的困难?”

“我理解您的顾虑。”沈清澜镇定地回应,“这正是我寻求各位专家意见的原因。在适老化和社区医疗方面,我需要专业的指导。”

“指导是一回事,实际推进是另一回事。”另一位头发花白的李主任摇头,“您设计的这个智能监测系统,想法很好,但要落地需要医疗器械认证,需要临床试验,需要打通社区医疗的各个环节。这些都不是一个实验室能够完成的。”

坐在角落的王院长轻轻敲了敲桌面:“更重要的是资金。您拒绝商业投资,打算依靠基金会支持。但恕我直言,基金会更倾向于资助已经有一定成果的项目。您这个还停留在概念阶段......”

沈清澜静静听着这些质疑,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讲稿的边缘。这些困难她都考虑过,但亲耳听到专家们一一指出,仍然让她感到一丝压力。

“我并非要一步到位。”她尝试解释,“可以分阶段推进,先从最简单的健康监测设备开始......”

“最简单的设备也需要生产线,需要质量控制,需要售后维护。”张教授打断她,“沈博士,您在斯克里普斯的成就令人敬佩,但产业化和基础研究是两回事。”

会议在礼貌而冷淡的氛围中结束。专家们一一与沈清澜握手,说着“再联系”、“保持沟通”的客套话,但眼神中写满了不看好。

沈清澜独自在会议室里整理材料,投影仪散热的声音在空旷的房间里格外清晰。她拿起笔,在笔记本上写下刚才听到的主要质疑:产业化经验不足、资金链问题、医疗体系对接困难......

每一条都切中要害。

手机响起,是李璟从美国打来的越洋电话。

“听说今天的会议不太顺利?”李璟的声音带着关切。

“意料之中。”沈清澜合上笔记本,“专家们的质疑都很专业,正好帮我们完善方案。”

电话那头沉默片刻:“其实......斯克里普斯这边对你突然转向应用领域也不太理解。董事会担心这会分散你在基础研究上的精力。”

沈清澜走到窗前,看着楼下街道上川流不息的车辆。在这个高度,一切都显得渺小而遥远,就像她此刻面临的困境。

“李博士,”她轻轻开口,“你还记得我们第一次成功让纳米载体通过血脑屏障时的情景吗?”

“当然记得。整个实验室都沸腾了。”

“那时我就想,如果这项技术能够早日惠及患者该多好。”她的手指在玻璃上轻轻划过一个看不见的分子式,“科学的价值,终究要体现在改善生命质量上。”

挂断电话后,她打开电脑,开始修改方案。专家们的每一条质疑,都成了她必须跨越的障碍。

夜色渐深,办公室的灯还亮着。沈清澜揉了揉发胀的太阳穴,继续完善那个三角模型。她在“社区医疗”的板块旁添加了新的备注:试点社区选择、家庭医生培训、远程会诊平台......

第一次争取支持的碰壁,没有让她退缩,反而让她更加看清了前路的艰难与必要。

也许理想主义的道路注定孤独,

但每个改变世界的想法,

最初不都曾被质疑是异想天开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