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其他类型 > 惊华传奇 > 第301章 她的影子比龙袍还长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301章 她的影子比龙袍还长

深冬的药王谷被积雪压得喘不过气,石屋窗纸上的冰花正缓缓融成水痕。

苏锦言捏着那方染了墨的飞鸽传书,指节因用力而泛白。

信上“伪医现,民疑起”六个小字被她反复摩挲,末了“起”字的笔锋还戳破了半层纸——是杜仲急了。

山风卷着雪粒子撞在窗棂上,她突然想起上个月在京城时,街角卖糖画的老丈拉着她的衣袖:“苏娘子,往后这天下的病,可还能找着您这样的手?”那时她只当是寻常关切,如今想来,倒像是百姓心里早悬着根线,就等有人来扯断。

“阿姐!”小药童阿福举着个陶壶撞开门,壶里的参汤腾起白雾,“您又没喝早膳......”话音未落便噤了声——他从未见过阿姐这般模样,眼尾的红痣像被血浸过,指尖还沾着未干的墨渍,案上摊开的《毒理补遗》正翻到“钩藤”那页,纸角被指甲掐出深深的折痕。

“去把青竹叫来。”苏锦言突然开口,声音像浸了冰碴子,“让他备三匹快马,今夜子时前必须赶到南镇。”阿福应了一声正要跑,又被她叫住:“把东墙第三块砖下的琉璃瓶取来。”

那是母亲临终前吐的黑痰焙干的药引,苏锦言记得清楚。

前世她跪在病榻前,看着母亲喉间的黑血渗进帕子,最后一口气呵在她手背上:“这痰里有你爹当年在苗疆采的霉毒,往后若有人敢冒你名......”话没说完便断了气,那帕子却被她偷偷焙干收着,二十年没离过身。

琉璃瓶在掌心凉得刺骨,她提笔时砚台里的墨汁结了薄冰。

《辨药真言》的字迹越写越快,笔锋在“验真”二字上顿了顿,又重重勾了两笔——当年在贫坊给老妇人扎针,她为了让学徒们记住火候,拿自己手腕试了七次药锅;教小乞儿认药材,怕他们记不住,便编了“香附疏肝不燥烈,木香虽好伤阴血”的顺口溜。

这些东西,哪是照本宣科能学去的?

信鸽扑棱着翅膀掠过雪崖时,杜仲正蹲在药王谷的验真坛前。

坛上摆着三十六盏铜灯,每盏灯芯浸着苏锦言寄来的药引粉末。

第一个上前的是太医院院判的侄子,他昂首挺胸凑过去,鼻尖刚碰到灯芯便打了个大喷嚏,眼泪鼻涕糊了半张脸——通过了。

第二个是江南有名的“圣手”张半仙,他捋着胡子凑过去,连嗅三声都面不改色。

杜仲冷笑一声,抽出腰间的银针在他虎口扎了个血珠:“苏娘子说过,学她的医,先得学她的仁。

当年她在贫坊,哪个病人的脉不是先拿自己手温了再诊?

你这手凉得像块铁,也配称传人?“

张半仙的脸瞬间煞白,踉跄着后退时撞翻了香案。

围观的百姓里突然爆发出叫好声,卖菜的王婶举着菜篮子喊:“我家娃出痘子那会儿,苏娘子在我家守了三夜,手心里全是汗!

就冲这,谁能学?“

消息传到金銮殿时,赵德昭正捧着新拟的《医鉴司章程》。

他鬓角的白发被殿外的风吹得乱颤,却把笏板举得笔直:“陛下,臣以为,往后民间行医者须得通过药气之验,官印算什么?

苏娘子的药气,才是天下最好的凭证!“

皇帝望着殿下跪了一地的医官,又看了看萧无衍微颔的下颌,终于挥了挥手:“准奏。”殿外的雪突然停了,有百姓举着“认药气不认官”的纸旗从宫门前跑过,声音撞在红墙上:“苏娘子的医,是刻在骨头里的!”

偏殿失火那晚,林氏的尖叫刺破了夜空。

萧无衍踩着焦黑的瓦砾走进火场时,秦九正举着火折子照向香炉底——夹层里的艾粉还剩小半撮,混着朱砂的红格外刺眼。

“静心散的助燃引信。”萧无衍指尖抚过炉壁的焦痕,“惠嫔当年就是用这东西,被人在安神香里加了料。”他抬眼望向被救出来的林氏,那女子怀里还抱着烧焦的医书,封皮上“金匮要略”四个字被烧得只剩半拉“略”字。

“王爷。”林氏突然抓住他的衣角,脸上的脂粉被烟熏得一块青一块白,“奴婢真的没......”

“退下。”萧无衍抽回手,目光扫过她发间未烧尽的珠钗——那是皇后宫里特有的点翠样式。

秦九会意,挥挥手让宫娥把人架走。

药王谷的石屋里,苏锦言对着铜镜拔下一根白发。

镜中映出窗外的雪光,恍惚间像是当年母亲的手,轻轻覆在她头顶。

远处的醒世钟突然响了,一声接一声,震得窗纸簌簌落雪。

“阿姐。”阿福举着药庐堂的急报撞进来,“南方的信鸽,说......说春寒未消,可药庐堂收的病人却开始咳血,症状和往年的疫症不太一样......”

苏锦言捏着白发的手顿了顿,窗外的雪粒子突然大了起来。

她望着案头未干的《辨药真言》,忽然笑了——有些风雪,是该她亲自去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