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其他类型 > 瓦盆村 > 第60章 磨剑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明远,明远。”大队长老张撞开知青点的门,手里挥着一张报纸,“恢复高考了!”

黄明远正在给炉子添煤球,听到这话,手里的炉夹子当啷一声掉在地上。他抢过报纸,那上面的铅字在昏暗的光线下显得格外清晰——《关于恢复高等学校招生考试的通知》。

“你不是一直想回去念书吗?”老张拍拍他的肩膀,“这回有机会了。”

三年前,他被下放到瓦盆村,这三年,他一边在生产队干活,一边在大队小学教书,心里那个读书的念想却从没断过。

---

大队书记特批他可以少参加劳动,专心复习。村民们也都理解,谁让他干活,谁让他挑水,都会被别人数落,“明远要考大学呢,你咋不懂事。”

黄明远把高中课本翻了出来,有些页面已经发黄,有些被老鼠咬了角,他找了张旧报纸,小心地把破损的地方补好,数学公式、物理定理、化学方程式,那些曾经烂熟于心的知识,现在需要重新捡起来。

白天,他照常给孩子们上课,晚上,就着张德旺送的台灯复习到深夜,有时候看书看得入神,煤炉都忘了添,屋里冷得像冰窖。

“黄老师,你在看啥?”有天放学后,一个叫铁柱的学生趴在窗台上问。

“看书呢。”黄明远揉揉发酸的眼睛。

铁柱歪着脑袋,“俺爹说,会识字,能记工分就行了。”

黄明远虑了虑,指着窗外的天空,“你看那星星,离咱们那么远,可是有人能算出它有多大,离咱们有多远,这就是读书的用处。”

铁柱似懂非懂地转身跑了,晌午,他带来一把炒黄豆,“俺娘说,吃了这个不瞌睡。”

---

考试的日子终于到了,黄明远起了个大早,穿上唯一一件没有补丁的中山装,老张开着三轮车送他去县城,“放心考,咱们都盼着你考上呢!。”

考场设在县一中。黄明远走进教室,看到黑压压的人头,监考老师说:“同志们,今天这场考试,是国家给咱们的机会,大家都不容易,好好考。”

第一门是语文,作文题目是《理想》,黄明远写他想当一名医生,治病救人;写他在农村看到的疾苦,看到缺医少药的现实;写知识如何能改变一个人、一个村庄的命运。

数学考试时,有道立体几何题把他难住了,他闭上眼睛,脑海里浮现出给学生讲解算术题的场景,他在草稿纸上画出辅助线,一步步推导,终于解出了答案。

物理考试结束后,他走出考场,深深吸了口气,冬阳光照在身上。不管结果如何,他都尽力了。

回到村里,村民们都围上来问考得咋样,黄明远摸摸后脑勺,“尽力了,等通知吧。”

一个月后,录取通知书来了,黄明远考上了省医学院,大队部的喇叭连着广播了三天,他终于可以实现当医生的梦想了。

---

可是,就在他准备整理行囊去医学院报到的前几天,县教育局的人来了:“黄明远同志,恭喜你考上大学!另外,县里刚批准成立一所师范学校,急需有志青年投身教育事业。组织上知道你一直在瓦盆村代课,孩子们非常喜欢你,我们想知道,你有没有兴趣考虑一下,去师范学校读书,将来成为一名正式的人民教师?”

黄明远难住了,一边是梦寐以求的医学院,一边是朝夕相处,难以割舍的孩子们和刚刚萌芽的教育事业。

“当然,学医救人非常崇高,”来人补充道,“但教书育人,改变的是一代人,我们只是提供一个选择,最终决定权在你,无论你选择哪条路,组织都支持你。”

---

那天晚上,黄明远一夜没睡,他想起了刘三奶,想起了张德旺,想起了铁柱……。他更想起了自己这三年在瓦盆村教书的日日夜夜,那些孩子们的笑脸和进步,早已在他心里扎下了根。

天快亮时,他做出了决定。

第二天,他找到组织的人,“我想好了,我去师范学校。”

来人有些惊讶,“能跟我们说说你的想法吗?”

黄明远望着窗外,“磨了这么久的剑,考上了医学院,我本以为这把剑是要用治病救人的,但现在我想,这把剑,也可以用来雕琢璞玉,点亮孩子们心中的灯,教书育人,同样是在救人,救的是一代人的希望和未来。”

于是,黄明远进入了县师范学校系统学习。几年后,他以优异的成绩毕业,毅然回到了瓦盆村小学,成为了一名正式教师。

---

时光荏苒。如今,他教过的学生,有的当了工人,有的成了种田能手,都成为了对社会有用的人。每年新学期,他都会给学生们讲讲自己当年选择的故事。

“黄老师。”陈小麦的声音打断了他的回忆,“我作文写完了,您看看。”

黄明远接过作文本,题目是《点亮一盏灯》。小麦在文中写道:“我想成为一名老师,像黄老师一样,用知识点亮我们心中的灯,照亮我们前进的路……”

他在空白处写下评语:“点亮一盏灯,照亮一片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