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其他类型 > 穿越60年代,我靠捡漏成了首富 > 第189章 关大爷的离去与传承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89章 关大爷的离去与传承

冬日的寒风,像刀子一样刮过福缘胡同的青砖地面,发出呜呜的声响。四合院里,那株老石榴树的枝桠在风中摇曳,更添几分萧瑟。

关大爷终究没能熬过这个冬天。

在韩风和护工刘婶的悉心照料下,关大爷又撑过了几个月,虽然多数时间在昏睡,但偶尔也有清醒的时候,眼神浑浊却透着安宁。然而,就在冬至前夜,气温骤降,关大爷的情况急转直下。

韩风接到医院电话时已是深夜。他披上棉袄,顶着寒风赶到医院。病房里,灯光昏暗而寂静。关大爷躺在病床上,呼吸微弱得几乎看不见胸膛的起伏,脸色是一种透明的蜡黄。刘婶红着眼眶守在床边。

“关大爷……”韩风轻轻唤了一声。

仿佛听到了呼唤,关大爷紧闭的眼皮极其轻微地颤动了一下,竟然缓缓地、极其费力地睁开了!浑浊的眼睛里,此刻竟异常清明,目光缓缓转动,最后定格在韩风脸上。

他的嘴唇蠕动着,发出极其微弱、如同气丝般的声音。韩风立刻俯下身,将耳朵凑近。

“院……院子……”关大爷枯瘦如柴的手,不知从哪里生出一股力气,竟颤巍巍地抬了起来,一把抓住了韩风的手腕!那力道,带着一种近乎绝望的嘱托。“交……交给你……我……放心……”

他的目光艰难地转向床头柜的方向,似乎想示意什么,但最终只是定定地看着韩风,眼神里充满了托付、释然,还有一丝……难以言喻的牵挂。然后,那眼中的清明如同燃尽的烛火,迅速黯淡下去。紧抓着韩风手腕的手,也一点点地松开了力道,最终无力地垂落在床沿。

心电监护仪上,那代表生命的绿色线条,拉成了一条冰冷平直的死线。

关大爷走了。走得安详,带着对院长和韩风最后的信任与托付。

韩风站在那里,看着老人平静的遗容,手腕上似乎还残留着那最后一丝冰凉的触感。一股巨大的悲伤和沉甸甸的责任感,瞬间淹没了他。这个孤僻、倔强却又底蕴深厚的老人,这个在最后时刻给予他巨大信任和安身之所的老人,永远地离开了。

后事处理得简单而庄重。韩风以“监护人”和“弟子”的身份,按照关大爷生前隐约提过、以及胡同老辈人建议的规矩操办。没有大操大办,只请了孙副主任、陈雪茹、刘婶等少数几人,在火葬场送老人最后一程。骨灰盒暂时寄存在殡仪馆,韩风想着,等春暖花开,或许找个清净的地方安葬。

葬礼结束后的几天,四合院笼罩在一种淡淡的哀伤氛围中。韩风打起精神,开始整理关大爷留下的遗物。正房里的东西,他整理得格外仔细。按照关大爷最后眼神的示意,他再次来到那个老旧的床头柜前。

这个柜子他之前检查过,在暗格里找到了房契地契和一些重要的信件、存折(已用于支付关大爷的医药费和后事)。但关大爷最后的目光,似乎指向了更深处。

韩风将柜子里的东西全部清空,仔细敲打柜体的每一寸木板。当手指敲到柜子最底层靠里的底板时,声音出现了微妙的空响!他心中一动,小心地用工具撬开那块看似严丝合缝的底板。

下面,是一个隐藏的浅层夹缝!里面静静地躺着一个扁平的紫檀木小盒子,盒子上没有锁,只有一个小小的铜制搭扣。

韩风屏住呼吸,打开盒子。里面没有预想中的金银珠宝。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几本纸张泛黄、装订简陋的线装笔记本,封面上是关大爷清癯有力的毛笔字:《拾遗录》、《格古琐记》、《鉴物随笔》。翻开内页,密密麻麻记载着关大爷毕生收藏的心得、掌故、辨伪要诀、市场行情变迁……字里行间,凝聚着一位老藏家一生的智慧和心血。

笔记本下面,是几张用上好宣纸精心钤盖的印蜕,朱砂鲜艳,印文古朴大气,赫然是几方极其珍罕的名家古印!每一张印蜕旁,还有关大爷用小楷写下的释文和印章来历、艺术特点的简短评述。

最下面,压着一封折叠整齐的信。信封上写着:韩风 亲启。

韩风展开信纸,关大爷那熟悉的字迹跃然纸上:

“小韩:

见字如晤。余行将就木,唯一挂念,唯此小院及毕生所好。汝心性纯良,重诺守信,眼力不凡,更难得有担当。托付于汝,余心甚安。

此盒中之物,乃吾一生心血所聚,非金银可比。笔记心得,盼汝善加研习,勿使明珠蒙尘;印蜕数张,乃吾心爱之物留影,见之如晤故友。

另,院中正房西墙根下,自门框数第七块青砖下三尺,埋有一小木箱,乃吾早年所藏‘压箱底’之物,一并赠汝。望汝持身要正,守物有德。勿炫富,勿露白,谨守本心,方得长久。

此去无憾,勿念。

关某 绝笔”

信不长,却字字千钧。尤其是那句“持身要正,守物有德”,如同洪钟大吕,敲在韩风心上。这不仅是关大爷的临终嘱托,更是一位前辈对后来者的期许和立身之道的箴言。

韩风捧着信,久久不能平静。他按照信中所指,来到正房西墙根下,小心翼翼地撬开第七块青砖,向下挖掘了约三尺深。果然,一个密封严实、涂着厚厚桐油防潮的小型樟木箱露了出来!

打开木箱,里面用油纸和棉絮层层包裹保护的,是几件真正堪称“压箱底”的珍宝:一块鸡蛋大小、温润凝腻、金灿灿的田黄石素章坯料;一幅绢本设色、笔法精妙绝伦的明代佚名《草虫小品》册页;还有一对清乾隆官窑的斗彩缠枝莲纹小杯,胎薄如纸,彩釉鲜亮,品相完美!

这些,才是关大爷一生收藏真正的精华!其价值,远超那座四合院本身!

韩风看着木箱里的珍宝,又看看手中的信和笔记,心中百感交集。悲伤、感动、责任、传承……种种情绪交织在一起。关大爷将他的院子、他的知识、他最后的珍宝,都毫无保留地托付给了自己。这份信任,比任何财富都珍贵。

他对着关大爷曾经居住的正房,深深鞠了一躬。他知道,这座四合院和它所承载的一切,从此将真正融入他的生命和血脉。守护它们,就是守护关大爷的嘱托,也是守护自己未来的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