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关大爷的离去和最后的馈赠,让韩风的心境沉淀了许多。他更加用心地整理着关大爷的笔记心得,如同在聆听一位智者的谆谆教诲。“持身要正,守物有德”八个字,被他郑重地写下来,贴在书房最显眼的位置,时刻警醒自己。

四合院的生活步入正轨。东厢房的书房,成了他研究收藏、提升自我的圣地。关大爷留下的田黄石、斗彩杯和《草虫小品》被他妥善珍藏,成为压箱底的底蕴。落鹰涧的矿石和拓片,金爷的密码册,还有那两块神秘的金属片,在博古架的深处,无声地诉说着未解之谜。

就在这时,苏雅娴再次召见。

丝绸店后院的小厅里,暖炉烧得正旺,驱散了冬日的寒意。苏雅娴的神色带着一种罕见的郑重。

“小韩,有件事需要你全力去做。”她开门见山,“下月初三,是我一位至亲长辈的七十大寿。这位长辈身份特殊,不喜张扬,但平生最爱两样东西:一是茶,二是文玩古物,尤其喜好寓意吉祥、有传承故事的老物件。”

她看着韩风,眼神带着考校和不容置疑的托付:“寻常的金玉之物,难入他眼。我需要一件寿礼,既要能体现心意,又要不落俗套,最重要的是,要有深厚的底蕴,能经得起推敲,能讲得出故事。东西,由你来物色或……创造。钱不是问题,规矩,必须做到极致。这是对你眼力、心思和‘规矩’掌握的最后一道考题。做好了,路会宽很多。”

任务来得突然,要求极高!这不仅仅是一件寿礼,更是苏雅娴对他能力的终极检验,是能否真正进入她核心圈层的敲门砖!韩风感到了巨大的压力,但骨子里的韧性和这段时间的历练,让他没有退缩。

“明白了,苏姐。我会尽全力。”韩风沉声应下。

接下来的日子,韩风几乎动用了全部心力。他反复研读关大爷的笔记和苏雅娴教导的规矩,思考着什么样的物件才能同时满足“底蕴深厚”、“寓意吉祥”、“有传承故事”这几个近乎苛刻的要求。他泡在书房里,将自己已有的收藏、关大爷留下的笔记、以及市场上见过的珍品在脑海中一一过筛。

金玉?太俗。瓷器?易碎,且难以体现独特心意。书画?修复好的《秋山萧寺图》倒是够格,但那是苏雅娴的,且牵扯“夜莺”,绝不能用。

最终,他的目光落在了博古架深处,一件单独存放的物品上——那是他早年在一次鬼市上“捡漏”得来,一直未曾示人的东西:一块长约一尺、宽约三寸的极品和田青白玉玉料。玉质温润如脂,细腻无瑕,带着天然的流水纹路。但这块玉料并非完整,它的一端有着明显的、不规则的断裂痕迹,显然是某件更大玉器的一部分。

断裂……韩风盯着那处断痕,一个大胆的想法逐渐在脑海中成形。断裂,未必是缺陷!它可以是一个故事的开始!

他立刻行动起来。没有找外面的玉匠,而是通过苏雅娴的关系,联系到了一位早已隐居、曾为宫廷造办处老匠人弟子的琢玉大师。韩风带着玉料和自己的想法,亲自上门拜会。

“大师,我想请您以此玉,琢一柄如意。”韩风恭敬地说道,“但如意首,不用传统的灵芝或祥云……”

“哦?那用何形?”老匠人抚摸着温润的玉料,眼中精光闪烁。

“用……断剑重铸!”韩风一字一顿,说出了自己构思的故事,“此玉断裂,恰似古之名剑折戟沉沙。然玉质坚韧温润,可承新生。请大师以此断口为基,琢如意之柄,末端延玉料天然纹理,雕琢为剑格、剑锷之形,再顺势而上,以巧工化断痕为熔铸之纹路,于如意首处……重铸剑锋!取其‘破而后立,生生不息’之意!剑锋不必锐利,但需有昂扬不屈之势!”

老匠人听着韩风的讲述,看着手中的玉料,眼中爆发出惊人的光芒:“断剑重铸……生生不息!好!好立意!好故事!此非琢玉,乃赋玉以魂也!小子,你懂玉!” 他被这个充满力量和寓意的构思彻底打动了。

接下来的日子,韩风几乎每日往返于四合院和老匠人的小院。他与老匠人反复探讨细节:如何利用天然断痕和纹理表现“熔铸”之感?剑锋的形态如何既显昂扬又不失玉的温润?剑格、剑锷的纹饰如何古朴大气?他甚至贡献了从关大爷笔记中看来的几种古代兵器上的瑞兽纹样作为参考。

在老匠人神乎其技的刀工下,一块断裂的玉料,渐渐焕发出新生。断口处被巧妙地处理成仿佛经过烈火熔炼后重新接续的痕迹,纹理交融,浑然一体。剑格、剑锷的纹饰古朴庄重,如意首处,一截虽不锐利却挺拔昂扬的“剑锋”破玉而出,直指苍穹!整件作品线条流畅,刚柔并济,既有如意的祥瑞,又蕴含着宝剑的锋锐与坚韧不屈的精神。玉质本身的温润,更中和了“剑”的戾气,赋予其一种包容万象、生生不息的气度。

作品完工之日,连见惯珍宝的老匠人也抚摸着它,感叹不已:“此物,可传世矣!”

最后一步,是包装。韩风严格按照顶级“规矩”,选用上好的紫檀木做匣,内衬明黄色暗花绸缎。玉如意用素白软缎包裹,置于匣中。匣盖内侧,用蝇头小楷工整书写着这件“断剑重铸·生生不息”如意的构思寓意和传承故事。没有署名,只有一方韩风自己刻的、寓意“守正”的闲章印记。

当韩风将这件承载着心血和巧思的寿礼,以及那份书写着故事的笺纸,郑重地交到苏雅娴手中时,苏雅娴打开木匣只看了一眼,眼中便瞬间爆发出前所未有的光彩!她仔细端详着玉如意,又拿起那张笺纸细细品读,良久,才缓缓合上匣盖。

她抬起头,看着韩风,眼神复杂难明,有惊叹,有赞赏,更有一种仿佛重新认识他的深意。最终,她只说了八个字,却字字千钧:

“心思奇巧,规矩大成。”

不久后,苏雅娴传来消息:寿礼献上,那位长辈极为喜爱,尤其是其中蕴含的“破而后立,生生不息”的深意,赞其“匠心独具,寓大道于微器”。苏雅娴在传递这个消息时,语气虽然平淡,但韩风能感受到她话语背后的分量——他通过了最终的考验。

站在修缮一新的四合院中,韩风望着北方苍莽山的方向。冬日的天空高远而清冽。落鹰涧的秘密如同磁石般吸引着他。他摸了摸贴身收藏的那两块冰凉的金属片,又想起周斌那阴鸷的眼神。

家庭暂时安稳,基业初步奠定,人脉网络稳固,更获得了苏雅娴背后力量的初步认可。第二卷的故事,似乎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然而,韩风深知,这仅仅是征程的一个驿站。落鹰涧的深渊在呼唤,周斌的复仇利刃已悄然出鞘,苏雅娴背后的“夜莺”组织与金爷的遗产之谜更是深不见底。手中关大爷的笔记沉甸甸的,“持身要正,守物有德”的嘱托言犹在耳。

他收回目光,眼神深邃而坚定。新的征程,更广阔也更凶险的世界,已在脚下展开。第三卷的风云,即将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