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一个周末的午后,阳光慵懒地透过“华夏古籍”修复工作室高大的玻璃窗,在光洁的木地板上投下斑驳温暖的光影。空气里弥漫着一种混合了陈旧纸张、天然糨糊和淡淡樟木香气的独特味道,静谧而庄重。

韩风和周晓白并肩站在工作室的隔离玻璃外,静静地观察着里面的工作。今天,秦老正在处理“守拙斋”项目中一部损毁尤为严重的宋版《礼记》残卷。那书页脆弱得仿佛轻轻一碰就会化为齑粉,虫蛀的空洞如同岁月的伤疤,布满了泛黄脆弱的纸面。

秦老戴着老花镜和白手套,神情专注得如同进行一场精密的外科手术。他用特制的小毛笔,蘸取少许按古法调配的浆糊,一点点润湿粘连处的边缘;再用比头发丝还细的镊子,以近乎微观的操作,将破损的纸纤维一丝丝分离开;然后,选取颜色、质地、厚度都经过千百次比对才确定下来的补纸,裁切成合适的形状,用极薄的浆糊将其精准地贴合在破损处……每一个动作都轻柔、缓慢,充满了无限的耐心与敬畏。

时间在指尖悄然流逝,一页残破不堪的书页,就在这妙手之下,渐渐恢复了平整,残缺的部分被完美填补,历史的裂痕被温柔地抚平。当秦老用光滑的玛瑙石轻轻地碾压过修补好的区域,使其与原件浑然一体时,那页原本濒临“死亡”的古籍,仿佛重新被注入了生命的气息,静静地躺在垫纸上,诉说着跨越千年的故事。

周晓白看得入了神,眼圈微微泛红。她不是第一次看修复过程,但每一次,都会被这种“化腐朽为神奇”的力量深深震撼。这不仅仅是技术的展现,更是一种与历史对话、与文明共鸣的心灵仪式。

“每次看到这样的场景,”周晓白的声音很轻,仿佛怕惊扰了这份宁静,“我就觉得,我们做的这一切,都是有意义的。这些脆弱的纸张,承载的是一个民族的记忆和智慧。留住它们,就是留住了我们的根。”

韩风转过头,看着她被柔和光晕勾勒出的侧脸,那专注而感动的神情,深深打动了他。他低声回应:“是啊。以前做生意,想的更多的是如何赚钱,如何把企业做大。但现在,看着这些书业在秦老他们手中重获新生,那种精神上的满足感,是任何商业利润都无法替代的。”

两人轻轻走到工作室外的小庭院里,在一棵老槐树下的石凳上坐下。秋日的阳光透过稀疏的枝叶洒下,暖洋洋的。

周晓白沉默了片刻,仿佛下定了某种决心,她抬起头,目光清澈而坦诚地看向韩风:“韩风,有句话,放在我心里很久了。”

韩风心头微动,预感到这将是一次重要的交谈:“你说。”

“在国外的那几年,”周晓白缓缓道,声音平静却带着力量,“我看到了更广阔的世界,也经历了独自一人的思考和沉淀。这让我想清楚了很多事情,也真正明白了自己内心最看重的是什么——不是浮华的物质,不是虚幻的名声,而是文化的根脉,是精神的契合,是一个能与我并肩看向同一方向的灵魂伴侣。”

她顿了顿,继续道:“我回来了,看到了你的成就,也看到了你身边……有了陈雪茹小姐,有了苏雅娴姐姐。我知道,在我缺席的那段最艰难的岁月里,是她们陪在你身边,给予了你不容忽视的支持和帮助。那种在困境中相互扶持结下的情谊,必然深刻而复杂。”

韩风张了张嘴,想解释什么,周晓白却微微摇了摇头,示意他听她说完。

“我曾经也纠结过,失落过。”她坦诚地说,“但后来我想通了。执着于一个纯粹得不染尘埃的二人世界,或许只是一种不成熟的理想。像你这样的男人,你的世界注定是广阔的,充满了各种复杂的关系和责任。我接受这种存在,也尊重你和她们之间基于信任和共同经历结下的纽带。”

她的目光变得更加柔和而坚定:“对我来说,最重要的是,我们之间在精神层面的共鸣,是我们对文化保护这份共同理想的追求,是彼此的理解和支持。这就足够了。其他的,我不再强求,也不会让它成为我们之间的隔阂。”

这番话,如同暖流,瞬间涌遍了韩风的全身。他没想到,晓白如此豁达,如此通透。她不仅理解了他的世界,更用一种成熟而强大的爱,重新定义了他们之间的关系。这不是妥协,而是一种更高层次的确认和升华。

韩风心中充满了感动和释然,他伸出手,紧紧握住周晓白的手,目光灼灼地看着她:“晓白,谢谢你。谢谢你的理解,谢谢你的信任,更谢谢你的……这份深沉的爱。你说得对,精神的共鸣和共同的理想,比什么都重要。你是我韩风此生唯一的灵魂归宿,这一点,从未改变,也永远不会改变。”

两人相视一笑,过往所有细微的隔阂与不确定,在这一刻烟消云散。他们的感情,在经历了分离、成长和各自的历练后,非但没有褪色,反而因为这份深刻的理解和信任,变得更加稳固、更加成熟,如同那经过修复的古籍,虽然经历了破损,但核心的“文脉”却更加坚韧,焕发出新的、更持久的光彩。心灵的修复,在此刻,悄然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