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产后的日子,周伟和苏晴家里的时间仿佛被调慢了速度,笼罩在一片刻意维持的平静之下。悲伤像一层厚重的尘埃,无声地覆盖在每个角落。
苏晴请了长假,大部分时间都待在房间里。她有时躺在床上,望着天花板发呆,眼神空洞;有时会坐在窗边,看着楼下嬉闹的孩子,一看就是很久,然后默默地擦掉眼角不自觉溢出的泪水。
她吃得很少,话更少,整个人像一株失去水分、迅速枯萎的植物。身体上的恢复需要时间,而心里的那个窟窿,却不知该如何填补。
周伟则选择了另一种方式应对。他将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了工作中,用一件接一件的案子填满所有时间,让自己没有空隙去回想、去感受那份蚀骨的疼痛和沉重的愧疚。他回家越来越晚,身上常带着挥之不去的烟味(他戒烟很久了)。
即使在家,他也显得沉默而紧绷,不是对着电脑看资料,就是一个人站在阳台抽烟,背影在夜色中显得格外孤寂。他不敢停下,仿佛一旦安静下来,脑海里就会全是b超屏幕上那个消失的小光点,和苏晴苍白痛苦的脸。
他们睡在同一张床上,却像是隔着无形的鸿沟。很少交流,偶尔的对话也仅限于“吃饭了”、“早点休息”这样最表层的日常。那个意外失去的孩子,成了两人之间一个心照不宣、却谁也不敢轻易触碰的禁区。悲伤和自责像一堵透明的墙,隔开了彼此,空气中弥漫着一种小心翼翼、生怕刺痛对方的紧绷感。
林潇南和韩彻将这一切看在眼里,忧在心中。他们能做的,就是尽可能多地陪伴。林潇南几乎每天都过去,有时带上自己熬的汤,有时只是静静地坐着,握着苏晴的手,陪她一起沉默,或者听她断断续续地说些不着边际的话。
韩彻则会找周伟下盘棋,或者只是两个男人沉默地对坐片刻,分担那份无言的沉重。他们不急于劝解,只是用存在本身告诉这对夫妻:你们不是一个人。
转折发生在一个雨夜。
周伟又一次晚归,带着一身湿气和烟味。他以为苏晴已经睡了,却看到卧室的灯还亮着,苏晴靠坐在床头,手里拿着手机,屏幕上是之前产检时拍的、那张已经失去意义的b超照片。她看得那么专注,连他进来都没察觉,眼泪无声地顺着脸颊滑落。
周伟的心像是被狠狠揪了一下,所有试图筑起的堤坝在那一刻轰然倒塌。他没有像往常一样避开,而是走过去,坐在床边,伸出手,轻轻覆在她拿着手机的手上。
苏晴颤抖了一下,抬起泪眼朦胧的眼睛看他。
“对不起……”周伟的声音沙哑得厉害,重复着这句说过无数次却依然觉得苍白的话,“晴晴,对不起……”
苏晴看着他布满血丝的眼睛和下巴上青色的胡茬,看着他身上还没来得及脱下的、被雨水打湿的外套,心里那堵冰墙也开始松动。她摇了摇头,声音哽咽:“不全是你的错……也许,就是没缘分吧……”
这句话,她之前也说过,但这一次,语气里少了几分认命的麻木,多了几分交织着痛苦的释然。
周伟将她轻轻揽入怀中,苏晴没有抗拒,将脸埋在他带着湿气和烟草味的胸前,压抑已久的哭声终于低低地传了出来。不再是无声的流泪,而是有了温度的、宣泄般的哭泣。
他没有再说什么,只是更紧地抱住她,任由她的眼泪浸湿自己的衬衫。他知道,有些痛需要哭出来,有些悲伤需要被看见,而不是在沉默中发酵、腐烂。
那一夜之后,隔在两人之间的那堵透明坚冰,虽然没有立刻融化,但至少裂开了一道缝隙。他们开始尝试着进行一些真正的交流,不再是浮于表面的日常,而是会小心翼翼地提及那段短暂的孕期,分享各自当时的期待和偷偷做过的梦,也会在提及失去时,一起红着眼眶沉默。
周伟回家的时间渐渐早了,会笨拙地学着煲汤。苏晴也开始慢慢走出房间,会在天气好的时候,被林潇南拉着下楼散步。
愈合的过程缓慢而沉默,充满了反复。但至少,他们开始并肩站在一起,共同面对这份失去带来的空洞,而不是背对着彼此,独自舔舐伤口。林潇南和韩彻看着他们艰难却坚定地朝着彼此靠近,知道最难的阶段,正在慢慢过去。有些伤口,终究需要时间,和来自彼此的温暖,才能一点点长出新的皮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