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都市言情 > 跟着爷爷学中医 > 第393章 梅雨季的湿疹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梅雨季的雨下得没完没了,葆仁堂的门槛都快被潮气泡软了。这天下午,一个年轻妈妈抱着个约莫三岁的小男孩进来,孩子穿着雨衣,裤腿卷到膝盖,露出的小腿和胳膊上全是红疹子,有的被挠破了,渗着黄水,看着触目惊心。

“陈大夫,林大夫,您快看看我家乐乐!”年轻妈妈声音都带了哭腔,把孩子往诊床上放时,动作轻得像碰易碎品,“这疹子起了三天了,越挠越厉害,晚上哭着不睡觉,药膏抹了好几种,一点用都没有!”

乐乐被放下时,小手还在使劲抓胳膊,疹子被挠得更红了,连成一片,像撒了把红辣椒面。林薇赶紧拿出干净的纱布,轻轻按住孩子的手:“乐乐乖,别抓哦,抓破了会留疤的。”

乐乐“哇”地哭了:“痒!妈妈,痒死了!”

陈砚之已经凑过来,仔细看了看疹子的形态——米粒大小的红色丘疹,有些顶端起了小水疱,挠破的地方渗着淡黄色的液体。他又轻轻捏开乐乐的下眼睑,结膜有点红,再看舌苔,舌尖红,苔薄黄。“是不是总在空调房待着?出汗多不多?”

年轻妈妈连连点头:“是啊,天天下雨,没法出门,就在家开空调,孩子总喊热,一跑就出汗,后背衣服总湿透。”

林薇已经端来一盆温水,用纱布蘸着给乐乐擦疹子周围:“这是湿热型湿疹,空调房里又热又潮,汗排不出去,全憋在皮肤里了。”她边擦边问,“是不是一热就更痒,凉快些能好点?”

“对对对!”年轻妈妈急忙说,“晚上开空调调低温度,他能睡俩小时,温度一高就哭醒,满身汗,疹子也更红!”

陈砚之伸手摸了摸乐乐的额头,又按按他的小手背:“舌红苔黄,脉数,汗出不畅,典型的湿热蕴肤。得清热利湿,还得让汗能顺利排出来,不能总闷着。”

林薇已经调好了外用药膏,是用马齿苋、黄柏、地肤子熬成的药汁,掺了点凡士林调成的糊:“我先给他抹这个,这些药能清热止痒,比激素类药膏温和,适合小孩用。”她用棉签蘸着药膏,小心翼翼地涂在没破的疹子上,破的地方则换了另一种淡粉色的药膏,“这个加了点紫草,能止血生肌,免得感染。”

乐乐被凉丝丝的药膏一涂,哭声小了点,抽噎着说:“阿姨,还痒……”

“叔叔给你开点药,喝了就不痒了好不好?”陈砚之蹲下来,平视着乐乐,语气放得极软。他转身开药方,笔尖在纸上沙沙响,“湿热型湿疹,得用萆薢渗湿汤加减。萆薢10克,能利湿去浊,专门对付皮肤湿热;黄柏6克,清热燥湿,对付这种红疹子最管用;赤茯苓10克,利水渗湿,能把湿气从小便排出去;丹皮6克,凉血清热,让疹子不那么红;薏苡仁10克,健脾利湿,小孩脾胃弱,得顾着点;还有滑石10克(包煎),能清热解暑,让汗能正常排,又不会太黏腻;地肤子6克,既能内服又能外洗,止痒效果好。”

“要不要加苦参?”林薇边给乐乐扇风边问,“苦参止痒劲儿大,但会不会太苦,孩子不爱喝?”

陈砚之想了想:“加3克吧,少点,苦味能接受。再加点白鲜皮6克,这俩是治湿疹的黄金搭档,清热燥湿还止痒,小孩用着安全。”他把方子递给年轻妈妈,“这药熬的时候放两瓣生姜,能调味,也能和胃,免得孩子喝了反胃。每天一剂,分三次喝,量别太多,每次小半碗就行。”

林薇又补充道:“我再教你个外洗的法子,用马齿苋、金银花、野菊花各30克,煮水放温了给乐乐泡澡,每次10分钟,别用沐浴露,洗完擦干后抹我给的药膏。”她顿了顿,特意强调,“空调别开太低,26度就行,每天上午下午各开窗通风半小时,让屋里潮气压一压。孩子出汗了及时换衣服,别穿化纤的,就穿纯棉的,宽松点,别闷着。”

“那饮食呢?”年轻妈妈急忙问,“能吃鸡蛋吗?他天天早上要吃鸡蛋羹。”

陈砚之摇头:“暂时别吃,鸡蛋是发物,会让疹子更厉害。还有鱼虾、芒果、荔枝这些,都得停。多吃点冬瓜、丝瓜、绿豆汤,都是清热利湿的,对疹子好。”

乐乐这时已经不怎么哭了,好奇地看着林薇手里的药膏:“阿姨,这个凉凉的,舒服。”

“那乐乐要乖乖听话,按时吃药、泡澡,疹子很快就飞走啦。”林薇笑着刮了下他的小鼻子,“对了,剪剪指甲,别再抓了,不然好得慢。”

年轻妈妈拿着药方,感激得眼圈都红了:“太谢谢你们了!前几天去儿童医院,开了激素类药膏,越抹越厉害,还是你们这儿靠谱!”

“别客气,”陈砚之送她们到门口,又叮嘱,“药膏一天抹三次,外洗的药每天一次,要是三天没好转,再来看看。”

“哎!一定一定!”年轻妈妈抱着乐乐,乐乐还挥着小手跟林薇说再见,胳膊上的疹子似乎没那么红了。

等她们走了,林薇收拾着药膏盒:“这梅雨季,湿疹患儿怕是要扎堆了,得多备点外用药膏。”

陈砚之点头,正在整理药材:“我再配点口服的中成药,比如小儿化湿汤,方便家长拿药。对了,刚才那方子,小孩喝着可能还是有点苦,下次加2克甘草,调和下味道。”

林薇笑着说:“你想得真细。刚才乐乐那疹子,看着都心疼,小孩子又不会说,只能哭。”

“所以辨证得更准,用药得更慎,”陈砚之拿起晒干的马齿苋,“这味药得多晒点,外洗内服都能用,性价比高,还安全。”

外面的雨还在下,敲得窗户噼啪响。葆仁堂里,药香混着淡淡的草药味,林薇在熬制新的药膏,陈砚之在分装药材,偶尔低声交流几句,默契得像共事了几十年。墙角的除湿袋挂得鼓鼓囊囊,却挡不住屋里的暖意——这暖意,是耐心的诊治,是细致的叮嘱,是两个医者对病人的真心相待,比任何除湿设备都管用,把梅雨季的湿与闷,都烘得干干净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