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其他类型 > 陆总,你的白月光我会治 > 第580章 一封来自国际医学会的邀请函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580章 一封来自国际医学会的邀请函

山间的时光,总带着一种与世隔绝的迟缓。当一封辗转多处、边缘略有磨损的国际邮件,由乡邮员骑着吱呀作响的自行车送到望北镇医疗站时,寻常的午后仿佛被投入了一颗来自遥远世界的石子。

小刘签收后,好奇地翻看着信封上陌生的外文邮戳和醒目的机构徽标,将它交给了正在给阿雅讲解人体骨骼图的沈清澜。

“沈医生,您的信,好像是……从国外来的?”

沈清澜擦拭着指尖的粉笔灰,目光落在信封上。那个徽标她有些印象,是国际医学会(ImA)的标志。她的动作有片刻不易察觉的凝滞,如同平静湖面被微风拂过,荡开一丝微澜,旋即恢复平静。

她接过信封,触手是不同于国内普通纸张的厚实质感。她没有立刻拆开,而是将它轻轻放在一旁摞起的医学书刊上,对眼巴巴望着她的阿雅和小刘温和地笑了笑:“先把这个图讲完。”

阿雅“哦”了一声,重新将注意力放回黑板上那歪歪扭扭的骨骼图上。小刘也挠挠头,继续去清点药品了。

直到傍晚,送走最后一位前来取药的村民,阿雅跑去菜园帮忙,小刘也在厨房准备晚饭,医疗站里只剩下她一人时,沈清澜才重新拿起那封信。

她用裁纸刀小心地划开信封,取出了里面印制精美的信函。快速浏览过那些官方而客套的措辞,她的目光落在了核心内容上——

国际医学会诚邀沈清澜医生,于三个月后,赴瑞士日内瓦参加本年度全球公共卫生峰会,并在“基层医疗创新与实践”分论坛上,作为核心发言人,分享她在偏远地区,尤其是在社区融合与老年人照护方面的独特经验。信件末尾,附上了详细的议程、差旅安排以及优厚的酬金说明。

聚光灯,再次试图打向她。

只是这一次,邀请的理由,不再是基于她早已抛却的、在顶尖医院或宏大理论构建方面的成就,而是她在这片贫瘠土地上,用双脚丈量、用双手构筑的,最朴实无华却也最鲜活真实的工作。

她拿着信纸,走到窗边。夕阳的余晖将远处的山峦染成温暖的橘红色,医疗站的院子里,龙阿婆正慢悠悠地给菜地浇水,阿雅和小刘的笑声从厨房隐约传来。

信中所描述的日内瓦,湖光山色,精英云集,代表着医学界的最高殿堂和话语中心。那里有最前沿的科技,最激烈的思想碰撞,有她曾经熟悉并游刃有余的舞台。

而眼前,是亟待完善的健康档案,是几个寨子约好下周要进行的疫苗接种,是龙阿婆新发现的一种草药需要验证疗效,是陈默前几天说好要帮忙加固的药品储藏室的门窗……

两个世界,清晰地在眼前割裂。

去吗?

站上那个国际讲台,将她在这里摸索出的、带着泥土气息的经验,分享给世界?这或许能让更多类似望北镇的地方受益,也能让“社区养老雏形”这类模式获得更多关注与资源。

一个微弱的声音在心底响起,带着某种她不愿深究的顾虑——那个讲台,是否也与某个她竭力回避的过往,存在着看不见的交集?

她低头,看着邀请函上烫金的字母,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纸张光洁的表面。

去,意味着短暂的离开,意味着重新踏入那个曾经属于“沈清澜医生”的、更为广阔却也更为复杂的场域。

不去,则固守于当下的宁静,继续深耕这片土地,但可能错失一个让这些宝贵经验产生更大影响力的机会。

这是一个选择。

一个关乎她是否愿意,以及是否准备好,让“阿澜”医生与外部世界产生新一轮连接的选择。

她将邀请函轻轻折好,重新塞回信封,放进了书桌抽屉的底层。

没有立刻决定。

她需要时间,也需要更安静的心,来权衡这份突如其来的、来自过往世界的召唤。

窗外,暮色渐浓,望北镇即将沉入它惯常的、安稳的睡眠。